洛斯卡沃斯峰会能否让G20成功转型
2012/6/12
聚焦全球时局动态 国际大视野解读各国社会生态
6月18日至19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在墨西哥度假胜地洛斯卡沃斯举行。自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恐慌中升格为峰会以来,G20每一次峰会都吸引了世界的高度关注,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作为一个危机应对机制,G20在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的两年中发挥了重要协调作用,促使世界各大经济体同舟共济,在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取得了一些重大且具体的成果。但从匹兹堡峰会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脆弱复苏和局部地区的不断动荡,G20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利益分歧增大,各方很难达成一致。首尔峰会和戛纳峰会只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原则性共识。G20峰会处于一个从危机应对机制向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艰难转型之中,这种状况使得人们对G20洛斯卡沃斯峰会能否取得重大成果并没有多大把握。
从G20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峰会要取得重大成果至少应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国际社会有取得共识的迫切需求;二是峰会议程设置应具有延续性、可操作性,并且重点突出。就洛斯卡沃斯峰会来看,此次峰会有五大议程:第一,以增长和就业为基础的经济稳定和结构重组;第二,加强金融体系和促进金融包容性以推动经济增长;第三,完善相互联系的国际金融体系;第四,加强食品安全和应对商品价格波动;第五,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简而言之,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主要是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结构调整;二是金融体系改革,既包括国内金融系统的改革,又包括国际金融体系,特别是像IMF、世界银行等机制的改革;三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与以前峰会相比,这几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方面则更具墨西哥特色。
虽然墨西哥有意不将欧债危机列入议程,但从近期欧债危机发展状况来看,这个问题可能仍将会像上次戛纳峰会一样成为重点议题之一。与戛纳峰会相比,这一次的好处是各主要经济体对欧债危机基本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主要应由欧洲国家自己解决;欧债危机在解决办法方面应有所突破,不能光集中于财政紧缩,而应该采取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上,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所有新兴经济体都希望能在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份额改革问题上取得进展。为应对欧债危机等国际金融问题,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经承诺向IMF增资,并积极推进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包容性增长,但西方国家仍在增资与份额改革关系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反对将增资与份额改革联系起来。在此次峰会上,如果国际金融机构份额改革问题能够取得突破,那将极大鼓舞广大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信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希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成为本次G20峰会的亮点。在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在上两届峰会所确定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如果能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为一些新兴国家投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铺平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法律政策方面予以配合,则会为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对于绿色发展问题,则需要与欧盟以前所提出的绿色经济相区别。很多发展中国家认为,绿色经济概念由西方国家提出来,很可能演变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附加条件和发达国家设立贸易壁垒的借口,从而进一步挤压发展中国家,使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更高的成本和风险。
墨西哥为筹办洛斯卡沃斯峰会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尤其是与各种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但比较令人遗憾的是,洛斯卡沃斯峰会与戛纳峰会相隔只有半年,时间仓促使得峰会很有可能因此而准备不足。而墨西哥之所以提前召开峰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墨西哥总统大选将于7月举行,卡尔德龙总统将在11月结束任期;二是洛斯卡沃斯峰会在巴西里约发展会议之前举行,可以与巴西争夺地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