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伊斯坦布尔能否弥合伊核分歧

  2012/4/15 来源:文汇报

  在伊朗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近15个月之际,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六国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新一轮核会谈。伊斯坦布尔成为会谈地点,或多或少与这座城市兼具东西方文化特点的独特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伊斯坦布尔能否弥合有关各方、特别是美伊在伊核问题上的分歧,人们仍然不得而知。

  伊核问题虽涉及国际社会重大关切,但主要反映的还是美伊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美伊之间值得关注的分歧主要有三:首先,美伊在伊朗能够拥有何种程度的核燃料生产能力方面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将伊核问题视为重大安全关切,故而在历次会谈中均将最大限度地限制伊朗的核燃料生产能力,甚至非理性地要求伊朗放弃任何形式的核燃料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此轮会谈之前,美国公开声称希望通过会谈迫使伊朗关闭并最终拆除新建成的能够生产纯度更高的核燃料的有关设施。美国并没有坚持其一贯立场,即伊朗必须放弃任何形式的核燃料生产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美国已经默认伊朗拥有生产工业用、低纯度核燃料的权利。尽管美国的立场出现了合乎理性的调整,但是伊朗否接受仍是未知数。

  伊朗认为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伊朗应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内涵应该包括核燃料生产能力,即有核燃料生产能力的和平利用核能。一般而言,纯度为3.5%或5%以下的核燃料可以用于核电站发电,纯度为20%的浓缩铀方可用于医用目的,而制造核武器需要的浓缩铀纯度至少为90%以上。

  在目前美国对伊朗存在安全上疑虑的情况下,低纯度核燃料生产能力对于伊朗来说应是可以接受的选择;而如果伊朗坚持要求纯度为20%的核燃料生产能力,其要求也不能视为不合理;但如果伊朗坚持要求更高水平的核燃料生产能力,其真实意图则值得怀疑。伊朗究竟能够接受何种水平的核燃料生产能力应是会谈的一个焦点。

  其次,伊朗是否上缴其库存核燃料是谈判的第二大焦点。迫使伊朗上缴已经生产的库存低纯度浓缩铀,从而延缓伊朗可能存在的发展核武器的进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则是美国在伊核会谈中的近期目标。2009年10月的伊核会谈中,有关方面提出的核燃料交换倡议便是美国上述意图的反映。由于美伊在核燃料交换的地点、时间以及方式上存在分歧,会谈不欢而散。之后,伊朗虽与巴西和土耳其达成核燃料交换协议,但未得到美方认可。

  进入2012年以后,美国估计伊朗已经自己生产了4900公斤纯度为3.5%的浓缩铀和约100公斤的纯度为20%的浓缩铀,数量已经远远超过2009年的水平。那时,伊朗仅有约1500公斤低浓缩铀。此轮会谈中,美国必然旧话重提。美伊双方在核燃料交换的地点、时间和方式等方面的分歧实则反映了美伊之间互信的缺乏,双方围绕上述问题的交锋将更加激烈。

  再次,美伊双方在伊朗帕尔钦军事基地的核查问题上存在分歧。帕尔钦军事设施是伊朗导弹和高威力爆炸物的研究中心,位于德黑兰东南30公里处,被认为是伊朗最老牌、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军事与国防工业基地之一。美国根据情报,认为帕尔钦军事基地涉嫌设计制造核武器爆炸装置,要求伊朗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再次核查。而伊朗则认为,帕尔钦为伊朗的军事设施,伊朗没有义务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提供便利。更何况,早在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对其进行过核查。双方围绕这一问题的交锋将同样值得关注。

        总之,伊核会谈仍然面临严重分歧,是否能够取得进展将取决于有关各方、特别是美伊双方能否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立场。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以往会谈相比,美国的立场事实上已经有所调整,双方立场之间的距离有所缩小,即使不能达成协议,也或多或少能为未来的会谈奠定一定的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