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 | 我院合作举办经合组织(OECD)年会边会
朱云杰 刘璐莹
5月24日经合组织(OECD) 矿产供应链论坛召开,该论坛是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负责任矿产供应链多利益攸关方会议,该论坛重点是实施经合组织《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矿产负责任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南》,即为公司制定了尽职调查管理制度。2024年论坛是历年来第17届论坛,主要反映以负责任矿产为目的如何解决矿产供应链上长期存在和新出现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常被忽视的冲突风险、矿产的开发、黄金供应链、不断变化的监管格局中政策的凝聚力、负责任商业行为在政府间能源转型矿产协议中的作用。其中,着重关注通过提高对冲突融资风险和能源转型矿产的战略考量权重,从而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年会期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全球见证在经合组织C18会议厅合作举办“采取行动,建设更负责任的采矿业:中非对话研讨会”,OECD 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介绍:(https://www.oecd-events.org/responsible-mineral-supply-chain/en/session/d8d4f84d-550a-ef11-96f5-000d3a29980a/taking-action-for-a-more-responsible-mining-industry-a-china-africa-dialogue )。来自经合组织、中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刚果金、尼日利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等国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一,全球绿色转型竞争背景下关键矿产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二,非洲能源转型与绿色和负责任的非洲矿产开发和多边发展银行改革;三,非洲社区面临的ESG挑战;四,中国非洲矿产合作之路。演讲嘉宾包括: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CCCMC)、负责任关键矿产倡议(RCI)的主任孙立会、非洲资源观察(Afrewatch)执行主任Emmanuel Umpala Nkumba,马达加斯加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正转型项目官员Tahana Joëlle Ravelomanantsoa,津巴布韦环境法协会执行主任Mutuso Dhliwayo,全球见证政策与欧洲关系主管Emily Iona Stewart,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所长于宏源等;全球见证高级顾问赖芸、OECD高级政策顾问陈晶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助理研究员朱云杰等参加会议评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研究员做开幕致辞,他提出资源治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负责任的采矿业涉及解决市场机制、供应链弹性和矿产资源长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任何国家都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都需要参与全球环境与资源集体,采取集体和协作的方法,在全球发展倡议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和非洲国家可以共同努力建设绿色、公正与多赢的供应链产业链,并惠及非洲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国际社会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团结起来,为非洲供应链建设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环境。
Emily Iona Stewart 全球见证政策与欧洲关系主管
可再生能源过渡需公正公平,通过完善标准、强化公平交易减少负面影响,才能确保各方有效参与决策。她指出,中国和非洲在采矿业中互为重要伙伴,但双方应超越商业合作,共同解决采矿、投资及供应链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中国正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矿业公司海外ESG表现,如发布《外商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并开发责任代理和协商机制。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走在前列,但海外投资仍面临ESG挑战。这源于中国法律主要在境内实施,需加强海外环境治理的强制性措施,确保企业海外行为符合ESG标准。Mutuso Dhliwayo 津巴布韦环境法协会执行主任
津巴布韦锂矿开采潜力巨大,有望推动经济增长,并可能使该国成为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重要中心。中国作为主要的投资国,在津巴布韦的锂价值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SDGs的实现、就业创造以及GDP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
然而,中国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关注点,津巴布韦政府和中国投资者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稳健、执行良好的ESG标准实现,提高合同透明度,改进ESG影响评估和缓解计划,并建立可操作的申诉处理机制。与此同时,要加强非洲政府东道国的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特别是社区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关注并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建立可操作的申诉处理机制。
Tahana Joëlle Ravelomanantsoa 马达加斯加透明国际公正转型项目官员
马达加斯加采矿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贡献显著。石墨是重要的出口资源,尤其对中国等国家意义重大。然而,采矿业的发展并非无代价。环境破坏、社会冲突及治理问题对当地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当地社区往往缺乏决策权,甚至得不到应得的款项,且缺乏有效的申诉机制。马达加斯加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新矿产法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实施情况尚待观察。未来,马达加斯加需要平衡采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关系。通过加强监管、推动法规实施、促进社区参与等方式,有望实现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更多人民。
孙立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发展部主任,关键矿产责任倡议(RCI)发起人/决策委员会主席,可持续天然项目(SNR)发起人
孙立会主任在发言中强调了矿业投资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性。他首先用四个关键词——负责任、包容性、伙伴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总结了矿业投资运营的看法,并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中非经济互补性强,非洲资源丰富,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与非洲良好的发展前景相结合,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分享了中国金属、矿产和化学品进出口商会在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商会编制了行业标准,推动OECD跨国企业准则,并创新地提出了包括“救济和补救”在内的6步法来平衡矿业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商会还开发了一系列工具和培训,帮助企业理解和应对挑战,并在非洲多个国家组织多方对话,倾听各方声音,以全面评估投资影响。孙立会主任列举了在刚果金等地推动手工采矿规范化治理的实例,旨在消除对非洲资源的误解,并强调了中国在促进非洲矿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编制行业标准、开发操作工具和开展培训赋能、组织多利益攸关方对话、推进规范化治理等措施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所长
于宏源作为主办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认为随着绿色转型深化发展,能源转型进入关键节点。与之相关的矿产供应链产业链变得愈发重要,如何监测、评估和标准化其供应链产业链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议题,并已成为大国竞争高地。首先,美欧发达国家推动相关供应链的企业责任法规和政策体系。其次,相关企业围绕供应链的数据、方法学与技术创新展开竞逐。再次,多边开发银行可以在推进非洲绿色供应链投融资,多边银行在非洲矿产国债务问题作用独特。最后,以经合组织(OECD)指南为代表的软法治理已取得显著成就,其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溢出效应。在此背景下的中非供应链产业链合作日益重要,非洲是全球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地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非洲矿产资源在全球占有优势,是全球矿产资源开发最有潜力的地区。中非矿产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也是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成果彰显,中国对非矿业投资应搭上中非合作关系发展的便车,抓住全球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高非洲矿业权益,以促进中非发展共同体建设。中非合作在为我国矿产资源企业走出去获取矿产资源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非洲的社会经济与绿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资企业应与联合国机构、经合组织等合作,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完善风险管理、加强供应链风险评估、联合开展国际评估与审核、进行持续性报告等途径全面优化海外供应链建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