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源接受2023年世界城市日专访,谈可持续发展融资
于宏源
2023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为“汇聚资源,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 (Financing Sustainable Urban Future for All),这是历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中首次出现与金融直接相关的词汇((Financing),可见世界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已然给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事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据世界银行2023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 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仅能增长1.9%。在此背景下,全球许多地区在未来多年可能都会面临投资疲软、增长乏力的困局,而教育、卫生、减贫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成果也难以维持,同时也更难应对与气候环境变化有关的各种需求。可以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各项目标已大为滞后,用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资金缺口更高达每年2.6万亿美元。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需要各方努力实现各种资本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注重自然资本、文化资本的保护和发展。全球各个国家、城市政府、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城市居民等主体也应该通力合作,共同为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做出贡献,通过创新实现从拨款向融资模式的转型。
当然,“汇聚资源”不是单指金融资源。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城市发展过程也是全体市民共享成果的过程,需要通过资金、人员、技术等多种要素的有机融合,需要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治理等维度持续发力,才能达成目标,共享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我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他提出:第一,可汇聚资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资金的汇集,联合国人居署提出扩大融资渠道、将补助模式转变为筹资模式、采用可持续运营融资等措施,激发国际商业资本和混合融资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以气候变化举例,UNFCCC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发达国家缔约方将提供财政资源,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UNFCCC的目标,但是发达国家承诺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目标自2009年确立以来从未实现。联合国也表示,目前,可持续发展目标资金缺口从疫情前的2.5万亿美元上升到约4.2万亿美元。多国政府深陷债务泥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昂的借贷成本,必须推进多利益攸关方合作来实现。
二、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导致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减少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财政压力可能会妨碍政府的投资。同时,全球城市中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这使得资源的分配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加具有挑战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正是由于整体经济的放缓和不平等鸿沟,在全球治理层面,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国际政治分歧、贸易战和民族主义浪潮可能会妨碍国际合作,阻碍了资源的共享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然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包括用于基础设施、绿色技术和社会服务的资金。然而,全球城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融资,这可能会导致竞争激烈的融资环境,甚至引发债务问题等。当然,城市自身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和能力来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也是其内在面临的困难。
三、2016年联合国发布的《新城市议程》中的中心词是“共享城市”,不让一个人掉队。世界城市日的总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9年,中国也提出“人民城市”的概念,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城市发展过程也是全体市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此处的共享应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城市内部城市资源的共享,包括资源与空间共享、发展与环境的共享;二是国际城市的互联互通,通过国际上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资源共享,让不同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城市可以得到更好的合作,让更多利益攸关方可以加入到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城市发展过程也是全体市民共享成果的过程。随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经济生产力日益提高的城市,并且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不可持续、过度以消费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大规模环境问题注定会发生。与此同时,大量设备和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被使用。共享城市概念的出现将共享经济和协作消费的好处与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并有望解决至少其中一些问题。“共享城市”的概念是指促进和促进居民之间资源共享的城市。这包括共享商品、服务、知识,甚至物理空间。共享城市背后的理念是通过减少浪费、提高资源效率和培养社区意识来创造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城市环境。因此我们讨论“汇聚资源”,也是在讲确保有效分配现有但稀缺的财政和其他资源,以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应对城市化加速带来的挑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